导致豆腐脑不凝固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 豆浆浓度不够:如果豆浆的浓度不够,就不能形成豆腐脑。在使用豆浆机制作时,需要控制好水和豆子的比例,使豆子和水的比例高于1:8。
2. 凝固剂用量不对:在做豆腐脑时,1斤豆浆需要放入5克左右的内酯作为凝固剂。如果凝固剂放得太少,会出现部分凝固的现象;如果放得太多,豆腐脑会发酸。因此,需要根据豆浆的浓度来调节凝固剂的用量。
3. 内酯溶化方式不当:内酯需要用少量凉开水溶化,而不能用温水或开水。水也不要加得太多,以免稀释内酯浓度。如果没有用水化开,就会导致豆腐脑呈现颗粒状或絮状。
4. 豆浆煮熟后温度控制不合理:豆浆煮熟后,需要等待温度降至80-90度时再加入内酯水。然后将豆浆从高处直接冲入装有内酯的碗中,以利用冲力使豆浆和内酯结合均匀。
5. 操作步骤错误:在冲完浆后,不能摇动豆腐脑。应该用一个盖子将豆腐脑盖好,保持一定的温度,等待15分钟,让豆腐脑凝结得更完整。
6. 存储条件不当:豆腐脑在存放过程中,如果存储条件不佳,如温度过高、湿度不适等,也可能导致豆腐脑不凝固。
要避免豆腐脑不凝固,需要掌握好豆浆浓度、凝固剂用量、内酯溶化方式、豆浆煮熟后的温度控制以及操作步骤等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