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在战国时期南部属于晋国和鲜虞国,北部属于燕国。
保定,古称上谷、保州、靴城、保府,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
今保定之名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 保定向来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在春秋战国时期保定西南部建立了鲜虞国,后来晋国不断东侵,保定南部逐渐被晋国和鲜虞国占领,北部则为燕国所有。
保定属于燕国。春秋时期,保定西南部建立了鲜虞国,后来晋国不断东侵,保定南部逐渐被晋国和鲜虞国占领,北部则为燕国所有。公元前380年的战国中期,齐伐燕占领桑邱(距今保定城北10公里左右),保定为齐国所辖。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国约中山国伐燕,燕国北部为齐国占领,南部被中山国占领,保定为中山国所辖。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分新城县置清苑县,因清苑河得名,系保定设县之始。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置奉化军(治清苑县),天成三年(928年)升为泰州,为保定设州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