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夕阳》读后感(《追逐日光》读后感)

《夕阳》读后感(《追逐日光》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5-07-23 10:04:37

《夕阳》读后感

在生活中,可能因为忙碌,或者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忽略了那美丽的黄昏。至今,我从未好好欣赏过黄昏的样子。在季羡林的文字中,我只能感受到一二,不能完全体会。 希望有那么一天,我甩掉烦恼,轻轻松松地去欣赏一下那夕阳中的新娘吧!

我躺在软软的草地上,领略一下黄昏的风釆,静静地欣赏它,静静地看着它从白茫茫的烟中慢慢地消失。

此时,我想起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尽黄昏。”

        读《夕阳》,感受到的也正是这种忧郁和低沉。诗中重复出现的两个“忧郁”,似乎是一种强调,又似乎是一种暗示,忧郁的夕阳下,忧郁的诗人在忧郁的歌唱。此情此景,是很有些使人也染上忧郁的。那么,读者不禁要问,诗人为什么会如此忧郁的?这与魏尔仑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憎恨社会的丑恶,又无力反抗丑恶的社会,因而心灵的痛苦更加沉重,无法解脱。于是,只好面对夕阳,高吟低唱,借以宣泄内心的苦闷。

  诗的后半部,是由两个比喻构成的:夕阳如梦;幽灵如夕阳。此刻,诗人仿佛已超然尘世,进入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沉落的夕阳,将它的赤红色的余辉投映在金黄色的沙滩上,光影斑驳,满目生辉,如梦如幻。幻觉中,一个幽灵,映着夕阳的红光在沙滩上跳跃,闪现,就象那巨大的夕阳一样,无拘无束地泼洒,照临。诗句之中,强烈地表现出一种厌恶眼前现实,向往美妙境界的心理追求。诗人借夕阳为题,既悲叹夕阳的沉落,又礼赞夕阳的奇美,这种矛盾的诗意正好印证了诗人不甘溺于现实,而又不得生路的心理矛盾。

  《夕阳》巧妙自然地反复使用“夕阳”,达到了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从而深化了读者对“夕阳”的认识,强化了读者对“夕阳”的印象,这是需要读者仔细品味的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