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舌战江东群儒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以下是该回的原文:
却说鲁肃、孔明辞了玄德、刘琦,登舟望柴桑郡来。二人在舟中共议,鲁肃谓孔明曰:“先生见孙将军,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广。”孔明曰:“不须子敬叮咛,亮自有对答之语。”及船到岸,肃请孔明于馆驿中暂歇,先自往见孙权。权正聚文武于堂上议事,闻鲁肃回,急召入问曰:“子敬往江夏,体探虚实若何?”肃曰:“已知其略,尚容徐禀。”权将曹操檄文示肃曰:“操欲来伐,可乎?”肃曰:“操虽有此心,不能成事。一则刘皇叔未肯降顺,二则关云长、张翼德各有精兵,勇不可当。且备有江东六郡,军马甚广,操未必能胜。”权曰:“先生之言,诚为有理。然江东六郡,亦非易事。公且暂回,容我再议。”肃乃辞出。
权与众谋士商议曰:“今曹操势大,江东六郡,恐难保矣。孤欲降顺,众以为如何?”张昭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之袁绍、刘表,强十倍矣。且绍、表非一族之众,操则有汉室之望,诚不可敌也。以愚之见,且宜降之,以观其变。”周瑜曰:“昔楚庄王屈完于齐,不听众谏,后有大功。今曹操势威,正宜挫其锐气,不宜降也。”孙权迟疑未决。
权与众谋士议江东之事。谋士皆曰:“江东有长江之险,地方千里,民殷国富,尚可守也。”权疑未决。张昭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将军宜降之,以观其变。”孙权犹豫未决。周瑜曰:“主降者,可斩也。曹操虽强,终为篡汉之贼。主上无道,人心已离,此正当兴兵雪恨之时,何降之有?”权怒曰:“公等欲陷孤于不义之地耶?”
权曰:“孤与子敬,同有降操之意,敢问公有何良策?”诸葛亮曰:“曹操虽为汉相,实为汉贼。将军欲兴汉室,当先除曹。操今陈兵于赤壁,将军可速起兵,屯于夏口,乘虚而入,袭其不备。此乃关门捉贼之计,操之必败也。”权大喜,遂命周瑜为大都督,总领江东水陆军马,即日起兵。
诸葛亮与鲁肃辞别,欲归荆州。鲁肃曰:“先生何不留于江东,共图大事?”诸葛亮曰:“孤与子敬,同有归志,然恐操势大,江东难保,故欲归荆州,共图西川。西川有刘备之基业,操不能及也。”鲁肃曰:“先生之言,正合孤意。但恐刘皇叔不能容先生,愿先生留此,为孤之助。”诸葛亮曰:“将军放心,亮虽去,必不忘将军之恩。”肃曰:“先生若去,敬送十里。”
诸葛亮遂与鲁肃辞别,径奔荆州。正是: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通过以上原文,可以了解到诸葛亮舌战江东群儒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成功说服了江东的谋士,使得孙权最终决定联合刘备抵抗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