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是指一个人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或改变自己的想法。
2 这个典故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故事,叫做《固执己见》。
故事中,有两个人争论一只壶是黑的还是白的,其中一个人坚持认为壶是黑的,另一个人坚持认为壶是白的,双方争论不休,最终都不肯妥协。
3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固执己见可能会导致争吵和冲突,也会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困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并且在有必要的时候,也要有勇气改变自己的想法。
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固执己见”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他废除了封建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并修建了万里长城。这些改革措施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但也有一些人反对。
其中,有一位名叫淳于越的大臣,他认为秦始皇的改革措施过于激进,会导致国家的分裂和动荡。他多次向秦始皇进谏,要求恢复封建制度,但秦始皇却不肯听从他的意见。
淳于越非常生气,他对秦始皇说:“陛下,您这样固执己见,不肯听从别人的意见,会导致国家的灭亡啊!”秦始皇听了之后,非常生气,他下令将淳于越逮捕入狱,并最终将他处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不能过于固执己见,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想法,不要轻易地否定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