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从英子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时由眼前的的事物引发的回忆。
①从爸爸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爸爸病床上的叮嘱;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爸爸爱花的故事;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爸爸去世。“爸爸的花儿落了,而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这是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城南旧事》整本书的最后一句话。看似只是一句客观的叙述,却将整篇文章,甚至是整本书哀而不伤的韵味推到了极致。可谓是文质兼美!
观其质,一句花儿落了,写出来的是多少的眷恋与不舍。
《城南旧事》是三十多岁的林海音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是作者对自己童年的致敬和怀念,也是对北京城南的思念。而《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篇,也是小英子告别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父亲。
这部小说里,小英子一直在经历着告别。比如说兰姨娘、秀贞、宋妈。他们都是与小英子关系极为亲密之人。这些亲密的身边人一点一点的从她生命里抽离出去。每和一个人告别,她的童年就逝去一点,到最后,连她的父亲也对她说了再见。爸爸的花落了,小英子长大了,童年彻底结束了。
这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长大了“包含着对逝去的怀念和对童年的追恋。
就像她在《城南旧事》的后记中写的“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于是,所有不愿长大的美梦,所有对于安抚我们疲惫心灵的净土的童年的挽留,所有我们和世界对抗时候的最后的退路的消失的不舍,都在这一句“落了”,这一声“不再”中,流露了出来。
时光一晃,三十多年,感叹的又何止是小英子,还有林海音这三十多年时时刻刻渴望回归的愿望。
观其文,一句爸爸的花儿落了,而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质朴中带着的力量,如同多少年前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下的结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种哀而不伤的美感更加令人痴迷和心醉,中国传统里的温柔敦厚,在此展现淋漓。寥寥几笔,已将伤感、难过,迫不得已包含其中。
这种笔法,像极了萧红在《呼兰河传》里面写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花,就开一个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同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看似漫不尽心,实则淋漓尽致。那种平静的哀痛呼之欲出,一种哀伤隽永的美在结尾余音缭绕。
爸爸走了,那些陪着自己长大的人都走了,连夹竹桃都垂落了。这一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对过去无尽的感叹,而那一句“我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或许坚强和懂事之中,还带着一丝的对未知的惶恐。
就像他文中写的——
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也许你还会喜欢以下内容:
如何用王家卫的方式表白?
有哪些惊艳到你的句子?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人不着急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