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金顶是明代永乐年间由皇帝朱棣下令修建的,它是铜铸仿木结构的宫殿式建筑。金顶的建筑风格与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等级——重檐庑殿式结构相同,这一结构通常只用于皇宫,如北京故宫的太和殿。金顶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当时的铜铸鎏金工艺水平,还因其独特的山形设计而显得尤为重要。武当山以其笔直的天柱峰为中心,周围群峰逐渐降低,形成了“众星拱月”的自然景观。
此外,金顶下方有一圈高耸的围墙,与北京紫禁城的城墙相似,设有四个门洞,这些设计与紫禁城相互辉映。
坐落在武当山主峰一天柱峰上的金殿,是我国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殿高5.5米,宽5.8米,进深4.2米。殿内栋梁和藻井都有精细的花纹图案。藻井上悬挂一颗鎏金明珠,人称“避风仙珠”。传说这颗宝珠能镇住山风,不能吹进殿门,以保证殿内神灯长明不灭。其实山风吹不进是因为殿壁及殿门的各个铸件,非常严密、精确。金殿内有“真武”铜像,重达10吨。殿外是白玉石栏杆台,台下是长约1500米的紫金城。城墙由巨大的长方形条石依山势垒砌而成。这座金殿建在武当山群峰中最雄奇险峻的天柱峰上,具有“天上瑶台金阙“的效果。
紫霄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武当山的主要宫殿,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建筑之一。共有殿宇、楼阁、廊庑860间,规模宏伟,气派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