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乐毅论》,夏侯玄(泰初)文,永和四年(348)王羲之书,小楷44行。
2、隋智永称它为“正书第一”,唐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亦列为第一,张彦远《法书要录》中谓:“乐毅论者,正书第一。梁时摹出,天下珍之。”后人也多数认同。其书开阔纵横,柔中寓刚,雍容和雅,具大字格局。且笔势精妙,备尽楷则,行笔自然,字势逸宕。据说原石曾与唐太宗同葬昭陵,或说《乐毅论》之书在武则天当政时散入太平公主家,后被人窃去,因惧来人追捕,遂于灶内焚之。
王羲之小楷作品《乐毅论》全文篇幅约800余字。
1、《乐毅论》,夏侯玄(泰初)文,永和四年(348)王羲之书,小楷44行。
2、隋智永称它为“正书第一”,唐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亦列为第一,张彦远《法书要录》中谓:“乐毅论者,正书第一。梁时摹出,天下珍之。”后人也多数认同。其书开阔纵横,柔中寓刚,雍容和雅,具大字格局。且笔势精妙,备尽楷则,行笔自然,字势逸宕。据说原石曾与唐太宗同葬昭陵,或说《乐毅论》之书在武则天当政时散入太平公主家,后被人窃去,因惧来人追捕,遂于灶内焚之。
王羲之小楷作品《乐毅论》全文篇幅约800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