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们为了得到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就是要求经济人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由于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作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也就是机会成本。
经济学千变万化,但是核心原理只有10个,我用鱼与熊掌的故事来解释。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一生都在不停选择和放弃。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选了鱼,就没了熊掌;选了熊掌就没了鱼,放弃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成本。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无论是捕捉鱼还是熊掌,捉第一只和第十只消耗的能量肯定不一样,因为人会变累,效率降低。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给一个人一只熊掌的奖励,比一条鱼的奖励会让他更为努力。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我们通常选择买鱼或者熊掌,而不会去自己捕捉,因为这样比较方便省事。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分配鱼和熊掌,只有在市场上交换,双方才觉得公平,无论是家长、还是政府来分,无论比例如何,总有一方不满意。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上,有绝对优势的人会无偿或低价掠夺别人的鱼和熊掌,这时候需要政府来平衡。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你过得好不好,在于鱼和熊掌的数量,而它们的数量在于猎人的捕猎能力,就是生产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一定时期内,鱼和熊掌数量稳定,作为中介信用的货币多了,它们也就贵了。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