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地瓜虫害的防治方法(辣椒治虫最好的农药)

地瓜虫害的防治方法(辣椒治虫最好的农药)

更新时间:2025-07-24 23:47:22

地瓜虫害的防治方法

1、黑斑病

发病后会在幼苗上出现梭形褐色斑点,逐渐发展成为椭圆形黑斑并凹陷,后期幼颈全部变黑,带病苗栽后难以成活。后期直接枯黄而死,块茎发病,会出现圆形黑色凹陷斑,并向薯内深处发展,在内部沿维管束传播扩展,导致红薯块茎出现苦味,不能食用。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能够从根源预防该病发生,采收后,在贮藏窖内利用锯末掺硫磺点燃熏蒸。以产生甘薯丙酮,抑制黑斑病孢子萌发,减少病害发生,在栽植秧苗之前,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水500倍液浸苗,能够有效防治病害发生。

2、根腐病

感染根腐病后,红薯的叶浅黄、生长慢、须根尖端和中部有黑褐色病斑,出苗晚,而且出苗率低,然后大部分根出现腐烂,侵染薯块,而且发生该病的红薯块茎多畸形,后期龟裂,薯块不硬心。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能够有效预防病害发生,另外,加强田间管理,养殖出壮苗,并做好深翻、轮作、清洁田园工作。

3、软腐病

病害发生后,会在红薯伤口处出现水浸状病斑,后期变为褐色,并导致整个薯块腐烂。在温度15~23℃,高湿环境下,发病比较严重。

防治方法:提高收获的质量,避免机械损伤,收获后,将红薯存放在温暖的室内,促进呼吸放热愈合伤口。如果出现田间积水,要及时排水,减少红薯软腐病发生。

4、薯瘟病

该病发生后,幼苗开始萎蔫,茎基部变成黄褐色,茎易脱皮,上部叶片逐渐青枯垂萎。早期发病,不能结薯,中期发病结薯少,而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发病薯块表皮有黄褐色的斑点,易脱皮且煮不烂。

防治方法:实行与水稻轮作,能够有效降低*壤中的病源,选用抗薯瘟良种,培育无病壮秧,能够有效控制该病害发生,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并使用生石灰对*壤消毒,减少病虫害发病风险。

蘸根防虫

先来说一说蘸根防虫,这个方法适用于害虫低抗性地区,对前期的地下害虫效果比较明显,能够减少因虫害而导致的红薯死苗情况。具体的使用方法:可以使用25%的噻虫嗪或者18%的噻虫胺悬浮剂配制500倍溶液(一斤水配1ml药剂),种植前将红薯苗根系在药液中浸泡5-10s,然后就可进行移栽。

使用杀虫剂蘸根的红薯苗,几乎不会被地下害虫啃食,因此不容易死苗,而且植株上带的药液还能消灭土壤中一些初期害虫。这个方法的局限性在于,持效期比较短,对于红薯地下害虫蛴螬、蝼蛄等高发的区域,不建议使用。

在进行蘸根的时候,可以在药液中加入噁霉灵预防根腐病,推荐用30%的噁霉灵750倍;还可以加入芸苔素内酯,能促进生根,推荐0.01%的芸苔素内酯1000倍使用。

撒施药剂防虫

如果不想蘸根,在种植前,通过土壤撒施杀虫剂或者使用药肥等,也能有效预防地下害虫,这种防虫方法,效果也是得到验证的!

撒施药剂推荐使用颗粒剂,可以使用1%的联苯.噻虫胺颗粒剂3000-4000g/亩、0.12%的噻虫嗪颗粒剂15-20kg/亩、0.5%的毒死蜱颗粒剂35kg/亩等,使用时可以同复合肥混合使用,提前撒施,后期基本不生虫。

这个方法的成本偏高,每亩地要50元以上,但是持效期长,而且提前撒施杀虫剂的颗粒剂,不仅仅能够预防地下虫,还能杀灭在土壤中一些其他害虫,使得后期地上地下虫都少!

生长期撒施毒饵防虫

撒施毒饵防治地下虫,一般地下虫在夜间出来活动,提前撒毒饵能诱捕害虫。这个方法用得也很多,效果不错,主要适用于常年种植红薯,地下虫发生严重的区域。

具体的使用方法,可以用炒熟的谷子、麦麸或者芝麻饼等,拌上杀虫剂来制作毒饵。一般推荐使用50%的氯氰.毒死蜱200-300倍、90%的敌百虫500倍液、20%噻虫胺200-300倍液等均匀的喷雾在饵料上。然后在红薯生长期(地下害虫发生初期)均匀地撒施在田垄里,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