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的意思是:世上的物品千差万别,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足,人的智慧也有不足。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人的智慧也有它的局限性,不可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因此,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世界,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不断学习、成长和进步。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出自屈原的《卜居》,意思是事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 原句如下: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 【释义】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您(还是)按照您自己的心,决定您自己的行为(吧)。龟壳蓍草实在无法知道这些事啊! 《卜居》作品介绍: 《卜居》是《楚辞》中的一篇。“卜居”的意思是占卜自己该怎么处世。相传为屈原所作,实际上是楚国人在屈原死后为了悼念他而记载下来的有关传说。文章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反映了屈原的愤慨和不满,歌颂了他坚持真理、不愿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 《卜居》原文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卜居》参考译文 屈原已经遭到放逐,三年了不能与楚王相见。竭尽智慧效忠君王,而仍被阻隔于小人的谗言。心中烦闷思虑紊乱,不知应该怎么办。就去拜见太卜郑詹尹说:“我有许多疑惑之事,愿请教先生帮我决断。”詹尹数好筹策拂拭龟壳说:“您将有什么见教之言?” 屈原说: “我应该诚实勤恳抱朴尽忠? 还是无休无止送往迎来八面玲珑? 应该除草助苗努力耕耘? 还是游说权贵以求取虚名? 应该直言不讳不怕危及自身? 还是贪图世俗富贵苟且偷生? 应该远走高飞保全真性? 还是阿谀逢承屈己从俗,奴颜婢膝地取媚妇人? 应该廉洁正直清白自处?还是圆滑嬉笑,如油脂滑腻似熟皮柔能缠柱?应该气宇轩昂像矫健的千里驹?还是像水中的野鸭飘浮不定随波逐流,苟且保全身躯?应该与骏马并驾齐驱奔驰?还是追随劣马的步子?应该与天鹅并着翅膀飞翔,还是与鸡鸭争抢食粮?这到底哪个吉利哪个凶险?哪样不能做哪样可以干?世道浑浊秽恶不清,薄薄的蝉翼被认为很重,千钧之物却被认为太轻;发音宏亮的黄钟被毁坏抛弃,鄙俗的瓦釜之声却被说成雷鸣;谗佞的小人趾高气扬,贤能之士却没有声名。叹息着只能默默不出声,谁知道我的廉正坚贞?” 詹尹于是放下筹策辞谢说: “一尺有嫌它太短之处, 一寸有觉其够长之时; 美好的事物也会有所不足, 高深的智慧也会有所不知; 卦数的推算有所不及, 神灵的法力有所不至。 用您自己的心去思考, 按您自己的意愿行动, 龟卜蓍占实在不能料知此事。” 屈原简介: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一字行;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约于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自称颛顼的后裔。 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