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钧瓷的特征较为独特,胎质较粗松,颜色多样,主要表现为白、灰白、黄、红、黑等多种色泽。胎体杂质较多,相较宋钧有粗松之感,胎骨厚重,器型较大,敲击时金石声弱多数发闷。釉质较粗,颜色暗,烧成以后多棕眼和气泡,釉面光泽度差。
在形状和尺寸上,元代钧瓷胎骨厚重,器型较大,给人以笨重之感。施釉一般不会一直到底,圈足宽厚外撇,底足和底芯常有露胎的现象。釉色以天蓝釉、月白釉、蓝釉紫红斑等为主,但其紫红窑变斑看起来较像工匠刻意制作上去的,没有宋钧窑变自然巧妙。
此外,元代钧瓷的釉色以天青或月白为主,其他青中泛白、泛蓝、泛黑、泛紫、泛红的亦有所见。施釉稍薄,一般在0.07厘米左右。釉面桔皮纹明显,肉眼可见釉内气泡大而疏以及釉水流动痕迹。窑变釉红斑较为飘浮,颜色鲜艳,红色与青色几乎不相融合,看上去较机械呆板,似人工贴画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