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防护服为了增强防护力,面料通常经过层压或覆膜处理,厚重且透气、透湿性差。我国《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中规定防护服的透湿量远低于人体舒适的标准。
东华大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华平提出,运动员穿的衣服透水性较高,如果将同样的材料、结构应用到防护服上,舒适性将得到大幅提高。
随着纺织基柔性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医用防护服的智能化也成为可能。传感器植入纺织材料中,能够监测呼吸、脉搏、心率、体温等人体生理指标。监测到的人体数据上传,可以实时掌握医护人员的身体情况,从而有效避免医护人员因过度劳累损害健康甚至导致猝死的风险。
答:防护服应该是透气的。
医用防护服的透气性
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材料需要满足“三拒一抗”(即拒水、拒血液、拒酒精以及抗静电)要求的微纳米级别材料。这种复合材料可以通过不同材料复合,如用聚乙烯/聚丙烯纺黏非织造布,与透气微孔薄膜或其他非织造布复合,或用水刺非织造布与透气微孔薄膜复合,或用木浆复合水刺非织造布。此外还有一些聚四氟乙烯制备的膜材可用于高端防护服面料制作。而这些材料复合中,透气微孔薄膜尤为重要。
所谓的透气性薄膜,是通过聚烯烃原料中均匀加入混入一种功能性无机物产品,使制品在成膜过程中因高倍拉伸而产生气孔,从而具备透气、导湿功能;透气膜的功能简言之:隔水、透气(湿气),以最常用的PE为载体的透气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