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央,面积约为 33.76 万平方公里,是全球第二大流动沙漠。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地质构造:塔克拉玛干沙漠所处的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大型的内陆盆地,其地质构造决定了这里的地表形态。盆地内的沉积地层主要由风成黄土组成,这些黄土的年龄至少有 450 万年,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的基础。
2. 气候因素: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亚欧大陆内陆地区,受大陆气团控制,加上距离海洋较远,海洋上的水汽难以到达,导致这里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此外,随着地球变暖,大陆性特征更加显著,使得本区的气候更加干燥。
3. 风力作用: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风力对地表的侵蚀和搬运作用显著。风形成的地形特征多种多样,各种形状与大小的沙丘均可见到。风将沙尘搬运到盆地中央,逐渐形成了浩瀚的沙漠。
4. 河流改道:塔里木盆地曾经有一条名为塔里木河的河流流经,随着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这条河流逐渐改道或消失,导致水源减少,进一步加剧了沙漠的形成。
综上所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由来主要是由于地质构造、气候因素、风力作用以及河流改道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气候是形成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重要原因,塔里木盆地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离海洋十分遥远,加上周围高大山脉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气候类型属于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但是年理论蒸发量却高达2500毫米以上,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使得塔里木盆地内的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在风力作用的不断侵蚀和搬运下,大量的沙粒堆积搬运移动,形成了无数的流动沙丘,最终形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新疆地区十分常见的“雅丹地貌”就是风力强大力量的最好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