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初二的时候,期末考试历史我考了全校第一名,就是最后一页一道小问答题没有做,扣了两份,我上历史课基本上没有怎么听过,老师们都惊呆了,要给我发奖状,让我在讲台上讲讲如何考的优异的成绩,我说: 在家多看看电视就行了!???? 给我发奖状前一天喝了一瓶白酒去学校了,犯了点错误就没有给我颁奖????,上高中后就不学了,太昧良心????
有很多同学认为学习历史只需要记忆,记住一些历史学科的经典题型以及重大的历史事件,还有高考考试大纲以及课本目录之类的东西就可以了。但我想说的是,实践证明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于应试考试来说并不太有用。那么,怎么样才能学好历史?学好历史的方法有哪些呢?
实际上,我了解到,同学们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和记忆历史科目的知识点,是为了投机取巧,正好考试的时候遇到自己记忆过的内容。但天上不会掉馅饼,考题也不是同学们每次都能压中的,这种侥幸心理我建议同学们还是少有为好。其实,我发现历史科目本来就是属于文综里的一科,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数不胜数,如果不能够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即便同学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也是不容易记住每个知识点的。更确切地说,同学们遗忘知识点的速率很快,还没到考试的时候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正值考试的时候却不知所措,难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了。
因此,我建议同学们可以形成一个大的知识框架,构建一定的知识体系来帮助自己一边记忆一边学习。那么,又有同学会问了,如何确立一个知识框架呢?我建议同学们不妨从考试大纲和课本目录入手,反复浏览和背诵考试大纲或者高中教科书里的目录,就可以帮助我们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框架了,然后考试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框架想起相应的知识点都在什么地方。
其次,我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并不是说一次性记住考试大纲和教科书的目录就可以了,同学们还需要隔几天就空出十几分钟的时间来回忆以下这些内容,多抽时间反复浏览和背诵,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在脑海里有一套完整的知识框架的。
最后,我还想建议同学们能够借助一定的“线索”去学习和记忆。因为历史学科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而且太过于零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线索”把我们所学的内容贯穿和联系起来。比如:同学们在学习世界历史时,可以把某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作为线索,然后把与这个事件有关的国家都列出来,再把这些国家中的每个国家的自身特点都整理出来写一份总结的笔记去记忆,这样就把知识点“串”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