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荷叶”比作“擎雨盖”,将“菊花”拟人化为“傲霜枝”。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
原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两句写景,景中寓意。
“荷”多比喻君子,而时值岁尾,荷枯叶尽,正以喻君子生不逢时,难免潦倒失路;菊常以喻晚节,而景文晚年并无亏缺,犹有凌霜傲雪之枝。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荷叶”比作“擎雨盖”,将“菊花”拟人化为“傲霜枝”。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
原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两句写景,景中寓意。
“荷”多比喻君子,而时值岁尾,荷枯叶尽,正以喻君子生不逢时,难免潦倒失路;菊常以喻晚节,而景文晚年并无亏缺,犹有凌霜傲雪之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