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时期,皇帝发的命令文书有“诏书”和“制书”等形式,其主要区别是“命为制,令为诏”。
“制书”一般是皇帝颁布重大的制度时使用,受众是文武百官,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
“诏书”一般是皇帝颁布关于某个具体的人或事的命令时使用,受众一般是具体的某个人或团体,可以是百官也可以是百姓,有时重大政事需昭告天下的,也要使用诏书。“诏书”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
根据皇帝命令的不同内容和要达到的不同目的,圣旨的开头就有了区别,出现了“诏曰、制曰"
“诏曰”是诏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所有臣民的,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
制曰:“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浩荡、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