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搜了一下,解释比较晦涩,咱们就平白一点来说吧。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吞书,是完全不理解书中含义或者一知半解,死记硬背,不管懂不懂,先记住再说。现在很多孩子才几岁家长就让背三字经弟子规,还有小学生背古文什么的,基本上属于这一类; 啃书,是在吞书的基础上,追求理解书中含义,通懂读通。中学生高中生学古文学诗词大致是这种阶段; 品书的层次就高多了,读者是在完全理解或者基本完全理解书中含义的情况下,品味文章的内涵,欣赏作品的意境,推测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甚至是联想到其它的相关文章或种种社会现实等等。品书不但需要读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还要有相当的欣赏能力及生活经验。到了品书这阶段,读者大多已经沉浸在文章中,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感觉,是一种享受。吞,是代表一种粗略的读,讲究速度快,抓住核心思想。优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读更多的书,缺点,只有轮廓,没有细节。读完一本书,要回答一个问题,这本书谈了什么?
啃,是代表一种分析阅读,讲究仔细阅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光需要知道作者的观点,还要知道作者是怎么论证的。优点,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缺点,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时间较长。读完一本书要回答多个问题。这本书谈了什么?作者是怎么认证的?
品,是代表一种欣赏阅读,讲究不只是学书本里的内容,而是讲书当作艺术品,与作者灵魂对话。对读者本身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对书本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超脱于知识本身,情感上的升华,用心去感受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