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的古义有
dì
①〈名词〉次第;次序。
《左传·哀公十六年》:“楚国第,我死,令尹司马非胜而谁?”(按照楚国的用人次序,我死后令尹司马的官职不是胜(人名)来继任还有谁呢?)
②〈名词〉官僚和贵族的住宅。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出,驾而宿于朝房,旬而还第。”《左忠毅公逸事》:“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
③〈名词〉科举考试的等级。成绩好为“甲第”、“上第”,考中了叫“及第”,没考中叫“落第”、“下第”。
《柳毅传》:“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芋老人传》:“书生用甲第为祖国。”
④〈副词〉但;只管。
《陈涉世家》:“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⑤〈副词〉只;仅仅。
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⑥〈连词〉只是;但是。
表示转折。《与妻书》:“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⑦词头。
用在整数的前边,表示次序。《孔雀东南飞》:“云有第三郞,窈窕世无双。”《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第家】世家。
【第下】对公侯大官的敬称等于“门下”、“阁下”。
第 的古义:
(1) (形声。从竹,弟声。本写作“弟”。本义:次第,次序)
(2) 同本义。有时也用于数字前表示次序 [order;grade]
第,次也。——《小尔雅·广诂》
书称题亦言第,因其第次也。——《释名·释书契》。按,用于书册次弟字,故又加竹。”
楚国第。——《左传·哀公十六年》。释文:“次第也。”
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 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又如:等第(名次等级);第次(等级;次第);第老的(排行最小的);第三本《诗经》(指宋朱熹编注的《诗经传》);第六感觉(指眼、耳、鼻、舌、身五官所属的视、听、嗅、味、触觉五种感觉以外的敏锐感觉)
(4) 大官的住宅。本指古代按一定品级为王侯功臣建造的大宅院,后也通称上等房屋为第 [residence of a high official]
北阙甲第。——张衡《西京赋》。 薛注:“馆也。”
公大怒…出…旬乃还第。——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5) 又如:第宇(官邸);第舍(宅第,住宅);第室,第屋(第宅);第馆(第宅);府第;宅第;私第;门第;进士第
(6) 科第。科举时代考试合格列入的等第。也指取得的功名 [pass grades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十余年,书生用(因)甲第为相国。——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及第;落第;不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