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小儿子是通过观察獐鹿的特征来分辨的。獐鹿是一种生活在中国北方的野生动物,它们长有黑色的尾巴和白色的喉咙,而且体型较小,与麋鹿不同。王安石的小儿子可能在家人或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獐鹿的特征,学会了如何分辨獐鹿和其他类似的动物。这表明,在古代教育中,观察和识别动物是一项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獐边是鹿,鹿边是獐 獐鹿妙对 原文:王雱①,字光泽。
数岁时与客游②。客指一獐一鹿同笼者,问雱何者为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是鹿,鹿边是獐。”客大奇之。——《彭乘墨客挥犀》 译文:王雱,字光泽。几岁时,与客人一起游玩。客人指着被关在同一笼子里的一头獐和一头鹿,问王雱哪一个是獐,哪一个是鹿。王雱实际上不认识,过了很久,他回答说:“獐子的旁边是鹿,鹿的旁边是獐子。”客人感到王雱很不同一般。注释:①王雱(pāng):字光泽,北宋宰相王安石之子,做过天章阁待制。②游:游玩。点评:獐是一种形体似鹿但又比鹿小的动物。由于獐与鹿十分相像,所以对于一个年仅几岁的孩子来说是不易分辨的。王雱并不识得獐和鹿,也就没有把握分清獐和鹿,但他知道笼子里只有一头獐和一头鹿,认识到除了獐就是鹿,除了鹿就是獐,便巧妙地以“獐边是鹿,鹿边是獐”作答。这句话看似模棱两可,没有做出肯定回答,但实则并无毛病,反映了王雱的机灵过人,所以“客人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