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三国分界时间(三国准确的时间表)

三国分界时间(三国准确的时间表)

更新时间:2025-07-31 19:50:42

三国分界时间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大军南下,取荆州后,虎视江东。

同年,刘备与孙权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操退回北方,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出现。

之后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

211年,曹操击败马超、韩遂等部,统一北方。同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

214年,刘备趁势占据荆州五郡

219年,刘备夺得汉中。同年,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吕蒙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

220年,曹丕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

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汉”

东吴孙权虽然到229年才正式称帝,但三国已经开始形成。

刘备称帝后,为报孙权夺荆州、杀关羽之仇,率大军东讨孙权。

222年,猇亭一战,刘备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不久便驾崩于白帝城。

之后不久,在诸葛亮、孙权的努力下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或以220年至280年为限。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对东汉和三国之间如何划分,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们看看《辞海》本身是如何界定的:

  1.三国 时代名。继东汉后出现的魏、蜀(蜀汉)、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起,到280年吴亡止,共历六十一年。一般也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时期和赤壁之战后魏、蜀、吴建国前的历史划入三国时期。(P1598)

  2.汉 ④朝代名。公元前206年刘邦(即汉高祖)灭秦,后又战胜项羽,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国号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历史上称为“西汉”或“前汉”……25年,远支皇族刘秀(即汉光武帝)重建汉朝,建都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或“后汉”。……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称帝,东汉灭亡。汉代共历二十七帝,四百零六年。(P700)

  3.东汉 亦称“后汉”。朝代名。从公元25年刘秀(即汉光武帝)称帝起,到220年曹丕代汉止,共历十四帝,统治一百九十六年……(P397)

  此外,本书附录中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对于220年的标注是“延康三1⊕”、“文帝(曹丕)⊕黄初⊕”(分别见P2599、2600)。意思分别是:汉献帝在220年三月改年号为延康,但于同年十月覆灭;魏文帝曹丕于220年十月即位,建年号黄初。也就是说,在220年十月以前仍算作东汉时期。

从上面所列词条和附录来看,特别是根据“三国”这一词条的解释,那么对三国和东汉的划分,就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其一,将220年视为东汉与三国的分界年份,且是将曹丕代汉称帝这一事件作为划分的标准,那么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是东汉时期,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就是三国时期。这是传统的划分方法。

  其二,则将三国的起始时间大大提前,把汉末的军阀混战特别是赤壁之战以后的历史也归于三国。这是比较新的观点,但在本书中似乎居于次要地位的观点,因为在上述资料中只有一处提到这一观点,而在本书其他地方暂时还没有找到重复了这一观点的词条。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