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ABC理论是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中的一种理论,它解释了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个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伦·艾利斯(Albert Ellis)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
情绪ABC理论中,A代表事件、B代表信念、C代表情绪反应。简单来说,一个人对某个事件的情绪反应,并不是直接由这个事件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他对这个事件的看法、信念所决定的。
比如,一个人未通过驾驶考试后可能会感到沮丧。根据ABC理论,这个人的情绪反应不仅仅是因为考试失败这个事件本身,更重要的是他对考试失败的信念,比如"我一定是太笨了,再也不能过了"。如果改变他的信念,比如"虽然我现在没有通过,但是我可以找到原因并加以改进,最终达到目标",那么他的情绪反应也会发生改变。
因此,情绪ABC理论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信念、观念等认知方式,来改变我们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它强调了人们在情绪产生的过程中对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种具体的认知调节方法,即通过分析和评估自己的思想,发现并纠正那些会导致负面情绪的错误信念和看法。
ABC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关于非理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理论。
情绪ABC理论是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中的一种理论,它解释了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