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宝塔建于唐、重修于清乾隆年间、高43米的宝塔,因宋太祖曾寓于此,而以龙兴塔而命名。塔洁白如玉,八面飞檐系铃,风吻铃铛,叮咚作响,宛如优美动听的乐曲。虽论高不如洪洞广胜上寺的飞虹塔,论雄姿不及西安的大雁塔,但龙兴塔自有它的奥妙。
龙兴塔位于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现在没有浮桥)一踏上热闹非凡的新绛县城的街头,纵目远眺,首先迎入眼帘的,便是耸立在巍巍高垣上的龙兴古寺。
位于新绛县城北街顶端的高崖上。当你从县城南关下车,涉过那座人工搭成的小 浮桥,或者坐车从浮桥上游的汾河大桥通过,一踏上热闹非凡的新绛县城的街头,纵目远眺,首先迎入眼帘的,便是耸立在巍巍高垣上的 龙兴古寺。
据记载,该寺始建于唐。因其中供有 碧落天尊像,故名碧落观。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改称 龙兴寺。当时,寺院建筑十分雄伟,规模也相当宏大。
至唐会昌五年( 公元845年),由于武宗李炎大兴灭法运动,拆寺毁佛之风盛行,寺内的建筑毁之殆尽,唯只塔院寺幸得以存。
宋代时,太祖赵匡胤曾寓居于此,所以改寺为宫。后因僧人占居,才又恢复了龙兴寺之名。该寺基址兀耸,居高临下,颇有气势。原存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和高塔等。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山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新绛县委县政府又广泛集资,组织 义务劳动,广征能工巧匠,加固了寺基,整修了殿宇,补建了廊房,并新开了一条直达寺院的宽阔通道。从而使千年古寺,重焕容光,又展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