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御寒的方法有很多,比如:
- 手炉:又称汤婆子,用于手部取暖,有铜制、陶制、金银打造等多种材质,形状上有扁的有圆的,往里面灌上热水,外面装上套子就能使用。晚上睡觉时,将汤婆子放进被窝里可以温暖一整晚。
- 火塘:在屋中挖一个大坑,周围立三块石头,然后在坑中烧柴火。白天能烧火煮饭,晚上就能烧火取暖。
- 火炕:用石头垒床,下面留下一个大坑,坑的一侧留一个口用来放木柴。在坑里烧燃木柴,热量可以传递到床上,使床变得暖和。
- 火墙:一种取暖的建筑,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能住进这样房子的人都是皇亲国戚。
- 火盆和火炉:冬天的必备,靠烧炭取暖。位分高的嫔妃用的炭质量好,没有异味,留热时间长。位分低的嫔妃用的炭留热时间则相对较短。
寒冷的冬天实在是冷,古人没有现代人的空调,小太阳等取暖设备,他们只好多穿点棉衣服,烧火炉取暖等等方式,来防止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