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婆婆和儿媳就是相处不好本身就是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误论断。古往今来,现实生活中,婆婆和儿媳相处得很好的也比比皆是。笔者认为,只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婆婆和儿媳是完全可以相处得很好的。
一、换位思考。婆婆和儿媳本身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无论是家庭传统还是生活习惯等多方面都可能有差异。儿子结婚以前,婆婆是妈,可能家里的许多事情都是妈在操心,甚至是妈说了算;媳妇儿未过门以前,是别人的女儿,可能是掌上明珠,备受呵护。现在老公的妈成了婆婆,别人的闺女成了媳妇儿,身份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相处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说话办事,都要替对方多想想。
二、求同存异。也正是因为两个不同家庭的人走到一起,自然彼此之间有很多的差异,比如价值观、比如亲戚观、比如作息时间、比如饮食习惯都可能不同,无论是婆婆还是媳妇儿,都不能强求对方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做事,只要不违背家庭伦理道德,无损家庭利益,就可以多给对方一些空间和自由,不能达成一致,也可以各自喜欢,互不干涉。
三、互相尊重。婆婆要像爱自己的女儿一样爱儿媳妇,但是不能像管自己的女儿一样管儿媳妇,什么都过问,什么都说,要慢慢退出儿子儿媳妇的生活;儿媳妇要像爱自己的妈妈一样爱婆婆,但是不能像和自己妈妈相处那样随意,什么都可以要求,什么都可以说。都要真正把彼此当做一家人,但又注意情感上的区别,互相尊重和爱护。
四、儿多协调。婆婆和儿媳妇的关系,实际上都围绕着儿子为轴心在转,所以婆媳要相处好,儿子在其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告诉母亲,儿子既然已经成家,就有自己的小生活,让妈妈不再事无巨细的照管儿子,很多事情要移交给儿媳妇去打理;一方面要告诉媳妇,虽然成了家,但是孩子永远是父母的牵挂,也不能所有事情都特立独行,独断专行,还必须考虑父母的感受,理解父母的出发点,耐心倾听父母的意见。无论多好的情况,婆婆和儿媳之间难免都会产生矛盾,这时候儿子不能完全偏袒任何一方,而是首先学会耐心倾听,先理解不满者的感受,然后采用当事人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劝导,让双方都尽量看到彼此的好。很多时候婆婆或者媳妇儿在儿子跟前抱怨,其实只是想倾诉一下,让人明白自己而已,并没有真正想要干什么。所以儿子要劝导双方可以私下抱怨,但是不能明面计较。说白了,儿子既要做婆媳之间的万金油,又不能完全一味的充当老好人,只和稀泥;既要讲一些原则,又不能死讲原则。
人都是感情动物,只要多替对方着想,以心发现心,以爱博得爱,相信婆婆和儿媳之间,一样可以相处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