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李白蜀道难结构特点(李白蜀道难正确的顺序)

李白蜀道难结构特点(李白蜀道难正确的顺序)

更新时间:2025-08-03 05:32:06

李白蜀道难结构特点

《蜀道难》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在结构上,这首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第一段(从“噫吁嚱”至“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极言蜀道之难,点出全诗主题,并写出蜀道的来历。

2. 第二段(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铺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

3. 第三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

艺术上,这首诗具有以下特点:

1. 先声夺人,令人震撼。这首诗感情色彩强烈,一开篇便用“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突兀的散文笔法,极大地渲染了蜀道之难的氛围,营造了全诗的感情气氛,奠定了全诗雄奇奔放的基调。

2. 想象丰富,神秘奇幻。李白是诗歌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性格豪放不羁、感情爱憎分明、想象力高深莫测。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惊世骇俗、不拘一格的笔墨,抒发诗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犹豫、徘徊,心中无法排遣的愤懑、忧虑。

此外,《蜀道难》代表了李白诗歌的主体特征——豪放。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倾向。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