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人物范进不失为一个悲剧,也有人从反面角度解读,认为范进中举一步登天,恰恰是考试制度公平和读书有盼头的证据。这其实是不对的,从发疯的范进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个家庭的不幸,还有科举和制度的种种不幸。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科举的荼毒太深!自古就有儒家先贤所言读书之意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在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却逐渐走向僵化,以至于最终八股束缚,再无新鲜可言。范进中举,说明了科举高中的困难性,也说明了那个时代考试制度的混乱不堪。
说科举公平,更是无稽之谈。如果大家详读过《儒林外史》,就应该知道范进屡败屡挫,屡挫屡考,这种坚毅虽然可贵,但他早已违反规矩,超过了科举考试的年龄要求。如此之下,哪还有公平可言?
至于回到本文最玩味、也是最荒谬的一个部分——范进发疯......范进为何发疯?因为数十年苦读终有回报,而身份加身,所有人的态度有了超乎寻常的改观。我们无需怜悯范进,因为他不是社会大环境的牺牲品。中举过后,伺候、钱财、高宅都有如囊中之物,虽然来之不易,但它们皆不是合法性质的收入。这正说明清朝风气之差,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横行不止。
读之思之,科举如猛虎,杀人于无形,害人之精神,锢人之思想,有如行尸走肉,人间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