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儒林外史匡超人可笑可悲之处(儒林外史中分析匡超人堕落的原因)

儒林外史匡超人可笑可悲之处(儒林外史中分析匡超人堕落的原因)

更新时间:2025-08-18 14:28:10

儒林外史匡超人可笑可悲之处

匡超人是儒林外史中一名悲剧性的角色。他的品格就像山体滑坡,从高高的山上,一落千丈。

匡超人的人生(或者是堕落历程)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时期:少年时期。关键字:勤、仁、孝

这个时候的匡超人可以说是当时的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年度感动大明人物。这时候的他,可以用他父亲遗言的前半段来评价。“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我看你在孝悌上的用心,极是难得,却又不可因后来的日子略过得顺利些,就添出一肚子里的势力见识来,改变了小时的心事。”且不说他父亲的神预言,匡超人熬夜服侍父母,食物先给父母吃,到家先拜母亲等种种行为,都可以体现他父亲遗言的前半段。

匡超人:进学之后,居然自命不凡,向别人吹嘘自己是读书人所供奉的“先儒”,让人觉得可笑。这一可笑行为,说明他踏进儒林之后就受到了腐蚀,丧失了淳朴善良的本性,人格沦丧,因而也是可悲的。

儒林外史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