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的大意是什么(天竺寺八月15日夜桂子全文)

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的大意是什么(天竺寺八月15日夜桂子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00:50:21

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的大意是什么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背景:此诗是皮日休写于唐朝时期,记载于《全唐诗》卷六百十五。此诗运用了比喻,联想的修辞手法, 咏物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件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的时候,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此背景下,诗人创作了此诗。

综合谈及此诗,神话传说中吴刚 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却始终砍不倒这棵树。但是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我们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 。诗的节气扑面而来,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