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乌兰察布市组织编制了《乌兰察布市岱海水生态保护规划》,并在同年4月得到了自治区政府的批复。此后,围绕《岱海水生态保护规划》,乌兰察布市坚持“内治”为主导,全力巩固推进“两节、两补、两恢复”六项措施,重点实施农业节水、工业节水、河道疏浚、生态补水、生态恢复、水质恢复六大类15项建设任务,持续推动岱海水生态治理向纵深开展。
3年多来,岱海生态综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7年,岱海水位面积保持在54平方公里;2018年,保持在55.5平方公里。岱海湖面面积首次出现不缩减,生态状况初步改善。
目前,岱海地下水位1278.49米,岱海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等数据逐年降低。岱海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控制,水量及地下水位有所升高,湖体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截至2018年,岱海保护区内有鱼类28种,两栖、爬行动物5种,鸟类资源91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遗鸥,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大天鹅、白尾鹞等。岱海周边植被逐渐恢复,环境治理初见成效。
截至2019年底,乌兰察布市完成应急补水相关前期项目15项,持续推进9项。其中,封停了667眼机电井,实施了岱海电厂技改;疏浚22条河道;清理恢复岱海周边100多平方公里湿地。
经过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当地有效遏制了岱海水位下降趋势,改善了岱海及其入湖河道水质现状和农村人居环境。
“岱海水变清了,水生物繁殖能力变强了,来往栖息的珍贵鸟类增多了,居住的城镇越来越美了,随之而来的是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绿色。”凉城县当地群众对这样的变化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