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踏青节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满目葱茏,是人们欣赏领略大自然勃勃春日景象的大好时机。清明踏青习俗由来已久。踏青,又称为春游、探春、寻春等,取人人如花如草之意。清明时节,气温升高,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正是到野外踏青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