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1. 唐太宗重用魏征: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非常重视人才的运用。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宝鸟,正玩耍间,突然有侍者报告魏征求见。唐太宗忙把鸟藏在袖间,宣召魏征进殿。魏征进殿后,唐太宗担心宝鸟被闷坏,但魏征察觉到了此事。魏征故意拖延时间,直到他离开后,唐太宗才拿出鸟来看,结果鸟已经死了。虽然唐太宗很生气,但对魏征却无可奈何。这件事表明了唐太宗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
2. 刘邦善任萧何、韩信等:在汉朝建立初期,刘邦能够得到许多英勇的将领和谋士的支持,如萧何、韩信、张良等。这些英勇的将领和谋士在刘邦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能,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例如,萧何在刘邦的统治下,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韩信则在战争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3.刘备三顾茅庐: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三次前往拜访他在隆中的茅庐。诸葛亮当时只是一个隐居山林的谋士,但刘备看出了他的才能,并坚信他能帮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最终,诸葛亮答应出山,成为刘备的得力谋士,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典故都表明了善用人才的重要性,只有发掘和任用优秀的人才,才能够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
1、徐悲鸿慧眼识抱石
1933年的夏天,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的徐悲鸿,率领学生到庐山写生,归来途经南昌。他在南昌的临时住所,接待了来访的青年傅抱石。年青的傅抱石在小学当代课教师,生活清苦。徐悲鸿仔细地看了他带来作品一图章的拓片和画。发现傅抱石是个人才,很有前途。第二天冒雨来到傅家,对傅抱石说:“ 您应该去留学,去深造,你的前途不可限量。’“经费困难,我给你想办法。
为了傅抱石的留学经费,徐悲鸿新自去找当时国民党的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以他的声名和自己的一张画,从熊式辉那里争得了一笔经费,让傅抱石去日本留学。
傅抱石后来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事实证明徐悲鸿没有看错人。
2、唐太宗重用魏征
有一次唐太宗得一宝鸟,甚为欢喜。正玩耍间,闻侍者报魏大人求见,忙把鸟藏在袖间,宣魏进殿。魏征一进来就滔滔不绝,唐太宗担心把鸟闷坏了,心神不定,结果被魏察觉。魏便故意拖延时间,等到魏走后,唐太宗把鸟拿出来一看,鸟己亡。唐太宗气得不行,可是对魏又没有办法。
唐太宗还曾曾去看望重病中的大臣房玄龄,问询医生,知尚缺一味药引“龙须”,马上用匕首割下自己的胡须交予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