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奥为感谢欢迎和崇拜他的民众而唱的一首歌曲。选自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歌剧《卡门》第二幕。
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1875),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
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
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他的戏剧配乐《阿莱城姑娘》(都德编剧;后配乐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和《卡门》等九部歌剧作品中,体现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
《斗牛士之歌》出自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是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常被单独演奏。
一、乐曲背后的故事
这首节奏有力、声音雄壮的凯旋进行曲,成功地塑造了百战百胜的勇敢斗牛士高大的形象。
二、乐曲解析
1.第一部分
开始呈示的快板主题生气勃勃且充满活力,表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以及斗牛场内兴奋活跃的气氛。
2.第二部分
坚定有力的节奏和威武雄壮的曲调,表现了斗牛士的飒爽英姿。
3.第三部分
在弦乐有力的背景下以大提琴为主奏出悲剧性主题,最后在强烈的不和协音响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