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株待兔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五蠹》。
《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守株待兔”。
故事:从前,有一个宋国人,他有一块肥沃的田地。他勤奋地经营着这块田地,收成很可观。田地里有一个树桩,干活累了时,他就在树桩旁边歇息一会儿。有一天,他正在田地里耕作,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只兔子,急急忙忙地奔逃,结果一头撞死在了树桩上。他跑过去一看, 高兴得不得了:“今天的运气真好,白白收获了一只兔子!”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扬扬地想:“要是我每天都在这里等着收获一只兔子,那以后就可以不用这么劳累了。”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他放下锄头,每天守在田边的那个树桩旁边,等着兔子跑过来撞死在树桩上。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田地里长满了野草,荒芜不堪。宋国人还在树桩旁边等着,然而再也没有兔子撞死过。
守株待免出自寓言故事,指有一天,一农民农田放水,路过一片树林,碰巧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老农就把他捡回家去吃了。后他每天都在原地方,守在那里又等撞死兔子。等不到未来,等不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