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曾担任过朝廷的官职。他一生曾担任过多次官职,包括郡守、县令、知州、宰相助理等职务,但始终没有放弃他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
最初做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
安史之乱爆发辗转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但不久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53岁朝廷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以行程既定,没有赴任。赴成都后于6月剑南节度使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皇帝对他已经没什么好感了,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