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比拟句是什么 举个例子(比拟句的例子及效果)

比拟句是什么 举个例子(比拟句的例子及效果)

更新时间:2025-09-16 06:36:44

比拟句是什么 举个例子

比拟的意思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示例:

1、雨滴一路小跑,终于看见一顶顶花伞,奋不顾身地扑过去,发出啪啪的声响。

2、大海这时候像穿了一件蓝色的晚礼服,美丽极了。

3、蝉不知疲倦地高歌了一整天。

4、夏姐姐你好吗,你把我从春天的小睡中惊醒了。

5、长江!您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两岸的人民。

6、云彩在天空里伸了伸懒腰。

7、黄鹂飞上枝头,吱吱喳喳的,好像在说:快跑,有人来了!

8、小草偷偷地从地里探出了脑袋。

9、春蚕就像老师一样,为了别人,却牺牲了自己。

10、火焰欺负了蜡烛,害的蜡烛在一旁伤心得流泪。

拟人句的例子

1、课上,文具们很辛苦地为我服务。

2、春雨羞涩地落下,春天悄悄地走来了。

3、母鸡刚下完蛋,就兴奋的跑到院子里咯咯咯的叫。

4、秋风吹,落叶飘,飘呀飘,扑进泥土的怀抱。

5、成熟了的杨梅像孩子般欢乐。

6、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7、春天来了,她好似一位音乐指挥家。她指挥喜鹊布谷鸟在枝头蹦蹦跳跳,唱出清脆婉转的歌谣,她指挥可爱的小羊羔在母羊身边跳跃。

8、莲花,你有彻底无私的奉献精神。你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全盘托出,从花到叶、到籽、到根,可入菜肴,可作良药,通身是宝,整体奉献。

9、秋天果园里的景色特别迷人,果园里一排排梨树、苹果树、柿子树和桃树,它们个个长得很茂盛,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

10、蚯蚓从泥土中钻了出来,揉了揉惺忪的小眼睛,向周围望去,他看到了一派美好的春光。

不能孤立的去理解比拟句,要结合其和比喻句的区别来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比喻和比拟虽然是两种党见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辞格,但只要我们把握了区分两者的要领,就会一目了然。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