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今天的发言稿将从“拱手礼”这一主题出发,与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思考。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拱手礼”的含义。拱手礼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代表着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通过拱手,我们表达了对他人的感激、赞赏和友好,同时也展示了我们的谦逊和礼貌。
在现代社会,尽管拱手礼可能在某些场合不再常见,但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可以从拱手礼中汲取启示。它提醒我们要始终保持谦虚、尊重他人,以及珍惜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拱手礼的精神可以提醒我们要真诚地关心他人,倾听他们的声音和需求。它提醒我们在沟通中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不轻易批评或贬低他人。同时,也要学会感恩和表达感激之情,通过小小的行动,传递出深深的感谢。
在职场中,拱手礼的精神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它鼓励我们要尊重团队合作,珍惜同事之间的协作和支持。通过拱手礼,我们可以释放出团队合作的力量,共同创造更大的成就。同时,它还提醒我们要对待工作和职责要负责任,以谦逊和敬意对待每一个工作机会,不断追求卓越。
总而言之,拱手礼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但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尊重、谦虚和感恩,我们可以建立更加和谐、友善和互助的社会关系。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以拱手礼为启示,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谢谢大家!
拱手”是我国的传统礼节,平等身份的双方见面抱拳当胸,互施拱手礼,嘘寒问暖。有时初次见面还会调侃一下:“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拱手礼不同于跪拜,跪拜有等级之分,拱手礼却没有等级之分。此外,行礼者彼此间有一定的距离,界限明了,利于互相尊敬,少些干涉。据此看来,说“拱手礼”有封建等级色彩,不宜推广,则有偏见之嫌。
拱手古礼有助抗疫,古为今用倒是很相宜。
握手源自西方现代文明,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也是正式场合必备仪式。然而,新冠疫情期间,“亲密接触”势必会导致病毒传染风险剧增。因此,暂停握手,改行拱手,并非倒行逆施,反而是顺势而行。古为今用,很是相宜。
疫情期间行拱手礼,赋予古礼新的时代意义。
两会代表们拱手致意,无接触,不是情感不深,而是抗疫的需要。移风易俗,变则通,通则达。任何礼俗形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有利于人们生活的礼俗才能传承下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礼仪变化。受疫情影响,以前一直被人们抵触的“公筷、公勺、分餐制”等,也正在逐渐被人们接受,相信拱手礼同样会被人们慢慢接受,这也是抗疫的需要。
疫情期间行“拱手礼”,不仅让民众了解古礼,也为优秀传统礼仪复兴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