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的方法是美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欧文·兰茂尔发明的。
1946年的一天,兰茂尔和谢弗乘上装有他们设计的撒播干冰设备的飞机飞上了天空,在云海中找到他们认为合适的云层后,兰茂尔和谢弗开动设备将干冰撒播了出去。30分钟后,地面上出现了激动人心的一幕一场大雨从天而降。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人工降雨获得了成功。后来,美国的另一位科学家本加特对兰茂尔的人工降雨方法进行了改良,他用碘化银微粒取代了难以保存的干冰,使人工降雨更加简便易行这种新方法使人工降雨得到了迅速普及。
人工降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一些科学家开始研究如何通过人工手段控制天气。然而,第一个成功实施人工降雨的国家是美国。
1923年,美国化学家威尔森(Vincent Schaefer)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次意外发现:他将液态二氧化碳喷射到云层中后,云层就会产生冰晶并下起雪来。这个方法被称为“云种植”,成为了最早的人工降雨技术之一。
此后,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期间,美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了名为“Project Cirrus”的计划,试图利用飞机向云层中撒播干冰或银碘化合物等物质以促进降水。虽然该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在1952年成功地让飓风改变方向避免对佛罗里达州造成灾难性影响,但也引发了诸多环境和伦理问题。
目前全球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人工降雨技术应用于干旱、缺水等情况下的补水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