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全文共9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二部分(2-8),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抒写白杨树的“不平凡”。这部分又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2-4),描写黄土高原,交待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第二层(5-6),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美。
第三层(7-8),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三部分(9),对比楠木,再赞白杨,呼应开头。
三、写作方法
1、采用象征手法: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抗日根据地的农民及其斗争精神。
2、词语运用:
准确凝练,变化多姿。如写高原之大,用“无边无垠”,写高原之平,用“坦荡如砥”,写高原之色,用“黄绿错综”等。
3、中心表达:
文章采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赞颂了北方军民的斗争精神。
4、修辞手法:
采用了排比、反问、对比等。如课文第7段采用一组排比反问句,层层深入的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最后,以楠木和白杨树作对比,突出作者的感情。
5、写作借鉴:
托白杨树之物言作者赞人之情,这是我们在学习写作时要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