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奉阴违
[成语解释]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典故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阳奉阴违,也就奈何他不得。” 译文: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也拿他没办法。
[近义词]两面三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反义词]心口如一、表里如一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是成语:阳奉阴违,
释义
阳:表面,当面;阴:暗地里,背地里;奉:遵从,照办;违:违逆,违背。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违抗)。指言行不一的两面行为。
违,普通话读音为wéi,最早见于商朝金文。“违”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離也。从辵韋聲。羽非切”。“违”字基本含义为背,反,不遵守,如:违背;引申含义为不见面,离别,如:久违。
在日常使用中,“违”用来代表离开、背离。
违,形声字。辵(辶)表意,辵有行走义,表示违是背他而去;韋(韦wéi)表声,韦有相背义,离开对方也有相背意。声旁简化。本义是离开、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