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虽然死的早,但诸葛亮在随后十余年数次北伐,可说是继承了刘备恢复中原的既定战略,因为刘备死的早并非蜀汉无法一统天下的原因。
无论是刘邦还是刘备,若想走出川蜀一统天下,前提是必须攻下关中地区,以此天府之国,兵精粮足,山险环绕,方可东向与诸侯争雄。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刘邦非常幸运,并能及时抓住战机,从汉中成功奇袭并拿下关中,而继承刘备遗志的诸葛亮,却因形势问题,导致无法快速拿下并稳固在关中的统治,以致于错失据关中与曹魏争夺中原的机会。
刘邦虽然被逼带领三万军队入川,但此时镇守关中秦地的,却是三名秦朝降将,他们通过投降关东联军,换取了在关中地区封王割据的待遇,这三名秦将在关中百姓看来,无异于拿他们子弟的生命交换了自己的富贵,对其恨之入骨。人心离散让三秦王对关中的统治非常不稳固,而对比刘邦入川前的施政态度,关中百姓更愿意奉刘邦为秦王。刘邦抓住了这个战机,率军从陈仓故道奇袭关中,一举击溃三秦王,此后牢牢掌握了对关中的统治权,利用原秦朝的制度优势,调取充足的兵粮与项羽争夺天下,这是刘邦能够称雄的先决条件。
反观刘备集团,拿下巴蜀与汉中后,曹魏却已牢牢掌握了关中地区,并以重兵驻守,诸葛亮之所以不用魏延分道奇袭长安之策,主要也是考虑到魏国对关中的统治,并不像刘邦时代的三秦王那么脆弱,若魏军固守长安,蜀军久攻不下,而后方运粮困难,魏国援兵入关,与长安守军里应外合,则非但不是魏延五千兵马的损失,而是蜀国主力军的覆灭。第一次北伐的事实也证实了诸葛亮的先见之明,当蜀军兵出祁山,魏国不但迅速调集重兵前往增援,而且魏国皇帝亦亲自坐镇长安督战,即便马谡能击退张合守住街亭,也未必能快速拿下关中全境,届时势必与魏军作持久战,军粮运输问题将会很快让蜀军作出退兵的打算。
诸葛亮曾在隆中对里表示,北伐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天下有变,也就是曹魏出现内部变乱,可这个条件是不存在于刘备诸葛亮的时代的,反而却出现在刘邦时代,这就是刘邦之所以成功,而刘备集团却只能被困在蜀中的原因。
刘邦的军事才能在刘备之上。这从刘邦生平战绩可知,除了项羽与白登山,刘邦基本是胜。刘备则败仗多多,胜仗少少。
同时刘邦的敌人实力并不如他,刘备的敌人则个个势力庞大。
最为重要的一点。刘邦善于用人,不吝重赏。关键时封王裂土不在话下。为求胜利,从不在乎外物。
刘备在这方面差很多,史载入川后不重赏有功将士。用人上也多有误。比如未重用赵云,给其独当一面军职。未给关羽张飞配上行事稳重的助手,以至二人出事时无人可救。
总之,刘备虽有作为,比刘邦尚有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