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宋之问既没有四杰那样高远的抱负,又缺乏四杰那样磨难的人生,因而只能望叹四杰那样的格调豪壮,难以在创作上取得本可与之相埒的成就。然而他与沈(亻全)期等人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对诗律定型的贡献,完结了齐、梁以来的新体诗运动,使后辈诗人得以循辙运斤佳作泉涌。以此而论,他仍堪称当时承先启后、继往迎来的一位诗人。
宋之问(约656—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
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被赐死于徙所,享年56岁。
诗多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丽,自然流畅,对律诗定型颇有影响。原集已佚,有辑本《宋之问集》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