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们对关羽的关注表现在了修建关王庙上,关王庙在当时慢慢成了一道风景。在明代万历年间,关羽得到了道教的最高封号“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到了清代,“凡通衢大道以至穷乡僻壤,无地无之”,建关王庙之风,有增无减,关公成为各行各业的保护神。
也许是觉得这样对关公还不够重视,人们于是又另让关公再司“财神”一职。 于是在清朝,关公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关羽为什么被神话? 北京有句老话儿: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实际情况却是:武有第二、文也有第一。
说到文,孔夫子稳坐了文圣人的宝座;说到武,关夫子也坐稳了武圣人的位置。后一种说法最有力的支持地区就是北京。有人统计过在寺庙最齐全的清代,北京城里有将近百分之六十的庙是跟关夫子有关系。 像熟悉的三义庙、白庙、红庙这些现在还在使用的地名,得名儿原因就是因为这里有过一座关帝庙。
而关羽不仅让各代帝王“由人而圣”而且“由圣而神”了。 关羽称帝,凭什么? 中国的寺庙多,是因为中国的神仙多。中国土生土长的神仙可以分成两拨儿:一部分古来有之像盘古、女娲。 一部分是历史上确有其人像吕洞宾、张三丰。
在后一部分神仙里这位关羽生前既没有修炼也没吃过仙丹,可谁也没有关羽登峰造极。论武功北京人对三国武将的武艺是这么排名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马、五关、六张飞。关羽排在老五。论文采关羽一生没有著述立说记载,唯一跟书有关的事儿就是夜读《春秋》。
难怪有学者觉得《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塑造的最成功,因为这个人物有血有肉,有起有落。而后人最推崇的并不是他的文韬武略,而是他敢于单刀赴会的“凛然正气”和千里走单骑的“忠肝义胆”。
恰恰在他战死疆场的800多年后,北宋皇帝宋徽宗也发现了关羽这些优点,宋徽宗连续提拔关羽,使得“汉寿亭侯关羽”一跃成为“义勇武安王关羽”。 比起书画皇帝宋徽宗,明朝的木匠皇帝万历更大方,尽管前朝帝王对关羽也有不少册封,到了他这儿干脆给推上帝王的宝座,并且还给了一个滑稽的封号“单刀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