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太多,无法一一枚举。
1、成也港口、败也港口。港口货源有两大类,一是本地临港产业产生,二是国际货物中转。连云港政府之前被某些机构忽悠瘸了,主要精力不搞临港产业,偏偏花大精力指望吸引中西部地区货源。方向就错了,据内部报告测算(涉嫌侵权不放具体数据了),中西部地区货物出海,从天津港和青岛港中转,成本更低,请问这种情况下你连云港非死抓着陇海铁路有什么意义?当务之急,应该把绝大部分资源调转到搞临港产业上来。如果十年前,连云港就想到这些,比如促进南钢搬迁(南钢之前和连云港有过接触),连云港港口早起飞了。好点的是,随着盛虹一体化等项目落地,连云港港的临港产业基础好了很多。
正是临港产业不行,所以太仓港搞了十年就可以超过连云港。本人可以打赌,不到10年,连云港港口吞吐量必然被南通通州湾超越,通州湾必将成为江苏沿海第一大港,就因为通州湾这几年临港项目落地太快太多了,百亿级以上的项目不可胜数,连云港有几个?
建议连云港不要把过多精力放在中欧班列、新亚欧大陆桥等上面,搞这些就是政治工程,不会带来多少实际效益。
2、政府思路不清晰。连云港城市离沿海很远,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在是否坚决依托港口发展上没有下定决心。连云港的出路还是成为港口城市,那港产城如何联动是一篇大文章,连云港是否愿意把一线资源都搬到沿海来?
3、政府意志不坚定。连云港学习对标对象是谁?不是上海港、天津港这些,最该学的就是日照港。日照港为什么发展好,人家就是坚决发展临港产业,临港产业在全市占比超过40%。连云港港口条件比日照好,但是政府不够务实,左学张三右学李四,最后一事无成,不如下定决心学日照。
4、营商环境实在太差。与连云港政府打过交道的都知道,政府系统极其官僚,基层公务员没想法、不干事、不担责任(苏北通病),经常拖欠第三方账款,请问有哪个企业敢过去投资。口号喊的震天响,一到落地就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