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钓鱼,视线范围大部分是利用夜钓灯和头灯进行观察,晃来晃去又对鱼的惊扰,所以钓鱼人的视线不好,因此在钓点的选择上,不建议在水草边垂钓,稍有不慎便会出现挂草的情况,而且拉动水草也容易惊窝,遇到切钩缠线的情况,还得黑灯瞎火的更换线组,比较麻烦。所以,夜钓时,选择钓有草的地方不是明智的选择。
鱼类有趋氧性,白天水草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氧气,鱼类喜爱在水草间躲藏高温和天敌;到了夜间,鱼同样需要呼吸氧气,但水草也需要吸收氧气,因此造成水草间氧气含量低于白天的情况,到了夜间,个体大一些的鱼类会大胆游向含氧量高的安静浅滩觅食和休息。从这点上说,夜钓也更适合钓亮水、浅滩,往往钓获的个体也要大一些,还经常会有惊喜。
水草茂盛的地方,水流动比较慢,而且水草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高温保热、低温保冷!所以,立夏之前昼夜温差大,钓水草边或者草洞的效果更好一些,水草是天然的被子和产床。而立夏之后,白天直晒一天,水草茂盛的地方吸足了热量,入夜前水草间温度比较高。鱼类不仅有趋氧性,还有趋温性,会本能的寻找更舒适的地方,此时,相对水草间,浅水温度下降快,比较凉爽,更适合鱼类活动和吃饵。
小鱼小虾属于水中的“弱势群体”,首要问题是生存,而夜间又是黑鱼、鲶鱼等肉食鱼类“晚餐”的时间,因此,即便是夜间也藏在水草间躲避,利用自身身体小的优势,利用天然屏障,可以从容的穿梭于水草间。因此,在个别水域,夜间会出现小鱼小虾闹钩的情况,也是不利于我们正常吹到的。
水草茂密的地方空间有限,虽然有一些个体较大的鲫鱼,但不利于更大一些的鲤鱼、草鱼等活动,因此,夜间想要钓获大体型的鱼,还是要尽量选择“干净”的钓点,钓鱼人都知道,鱼有往障碍物躲避的本能,一旦我们钓获大物,也不用担心水草对我们溜鱼的干扰,切线跑鱼是非常郁闷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