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用了大量的动词,将壶口瀑布的威然的气势表现得淋漓酣畅.属于细节描写.作者在描写的布局上,远近搭配,详略搭配,浓淡搭配,真是文如泼墨,画意万千啊]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用我的感观衬托瀑布之险,回应中心句,有头有尾,结构严谨]
看他的前一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新乡的写出了壶口瀑布宏大的气势。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河水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那么,这一句话也是要写出壶口瀑布宏大的气势,而这一词便是要强调并突出了壶口瀑布的这一特点。
文章体现了作者雄厚的笔力。作者遣词造句新颖而准确,如“其高峡为镜,平原飘带,奔川浸谷,挟雷裹电”“时滔天接地而狂呼,又拥地抱天而低言”,充分利用汉语组词特点,学习古汉语简洁文雅形象的长处,言简而意畅,让读者耳目一新,读来顺畅爽口,留下更深印象。
有些动词的运用增强了动感,如“轰然劈开大道坦途”“细细磨出深沟浅穴”“经浪头轻轻一钻一旋”等。特别是学习古代文赋的语言表达特点,句式整散结合,多用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抒情更为生动鲜明。
如使用排比句、对偶句“于是飞沫起虹……巍巍地颤”等,既增强了语势,又增添了音韵美、节奏美。运用对比,如第一段说水“亦硬亦软”、黄河“能伸能屈”,水性“亦软”,表现在“桃花流水而阴柔”,水性“亦硬”表现在“裂岸拍天而狂放”,黄河“能伸”。
表现在 “滔天接地而狂呼”, 黄河“能屈”,表现在“拥地抱天而低言”,一经对比,既使景物特点更鲜明,又便于表达作者的感悟,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使首段就先声夺人。
对仗“路从地下出,水从天上来”,如楹联般简洁鲜明,突出了壶口瀑布的奇异。拟人“她顺势一跃……潇酒而去”,既写出了形状,又富有情趣。
1、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出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3、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抓住就具体景物描写,赋予壶口瀑布人的“喜、怒、哀、怨、愁”)
4、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河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