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魂不守宅
【拼音】: hún bù shǒu zhái
【解释】: 指人之将死。也形容精神恍惚。“魂不守舍”。
【出处】: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闻晏、飏皆诛,然后舅氏乃服”宋·裴松之注引三国·魏·管辰《管辂别传》:“何(何晏)之视候,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魑魅魍魉 [chī mèi wǎng liǎng] [释义] 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出处] 《左传·宣公三年》:“螭(魑)魅罔两;莫能逢之。”
【成语】: 魂不守宅
【拼音】: hún bù shǒu zhái
【解释】: 指人之将死。也形容精神恍惚。“魂不守舍”。
【出处】: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闻晏、飏皆诛,然后舅氏乃服”宋·裴松之注引三国·魏·管辰《管辂别传》:“何(何晏)之视候,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魑魅魍魉 [chī mèi wǎng liǎng] [释义] 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出处] 《左传·宣公三年》:“螭(魑)魅罔两;莫能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