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包胥之哭
【拼音】: bāo xū zhī kū
【解释】: 包胥:春秋时楚国大臣申包胥。比喻到别国哀求援兵。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四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
哭哭啼啼
kū kū tí tí
也作:啼啼哭哭
褒贬色彩
含哀伤意
结构
重叠
释义
哭:流泪而放悲声;啼:放声地哭。不停地哭啼。形容十分悲伤的样子。
例句
不管怎样,用笑面对困难,总比哭哭啼啼强。
引证
儿也,便当的你哭哭啼啼,拽布拖麻。
元 · 张国宾 · 《合汗衫》二折
城市中喧喧嚷嚷,村野间哭哭啼啼,可惜车驾奔驰,生民涂炭,宗庙丘墟。
元 · 施惠 · 《幽闺记·罔害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