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刘宋文帝命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裴松之(372—451年),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著名历史学家。晋时曾任殿中将军,州主簿。入宋,历任太子洗马、永嘉太守、国子博士。《三国志》注完成于元嘉六年(429年)。一般人注释古书,大都以训诂为主,而裴注则聚焦于事实的增补和考订。裴松之所征引的古籍,多达210余种,其中大部分已经亡佚,全仗裴注得以见其面目。
难能可贵的是裴注引书,往往首尾完整,不加割截,故参考价值尤大,大大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因此说,读《三国志》,不能不读裴注。
南朝刘宋文帝命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裴松之(372—451年),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著名历史学家。晋时曾任殿中将军,州主簿。入宋,历任太子洗马、永嘉太守、国子博士。《三国志》注完成于元嘉六年(429年)。一般人注释古书,大都以训诂为主,而裴注则聚焦于事实的增补和考订。裴松之所征引的古籍,多达210余种,其中大部分已经亡佚,全仗裴注得以见其面目。
难能可贵的是裴注引书,往往首尾完整,不加割截,故参考价值尤大,大大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因此说,读《三国志》,不能不读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