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劻,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kuāng,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劻”的基本含义为急迫、惶遽不安,如劻勷。[2]
基本信息
中文名劻部首笔画2笔注音ㄎㄨㄤ仓颉码sgks组词劻勷
展开
字源演变
劻字初见于时代,最终逐渐演变成楷书体简化版的“劻”。
劻[kuāng]
汉语汉字
劻,读作:kuāng。汉字基本字义是急迫;惶遽不安。急迫不安的样子。[1]
中文名
劻
部首
力
注音
ㄎㄨㄤˉ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笔画编码基本字义English常用词组古籍解释TA说参考资料
笔画编码
部外笔画:6,总笔画:8
五笔86:AGLN 五笔98:AGET 仓颉:SGKS
笔顺编号:11121553 四角号码:747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2BB
郑码:HCYM,U:52BB,GBK:84C1
基本字义
◎ 〔~勷(ráng ㄖㄤˊ)〕如“新师不牢,~~将逋。”
English
◎ flurried, be in flurry, zealous
常用词组
◎ 劻勷 kuāngráng
[terrified]
新师不牢,劻勷将逋。——韩愈《刘统军碑》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去王切《集韵》《韵会》《正韵》曲王切,????音匡。《玉篇》劻勷,遽也。《广韵》劻勷,迫貌。《集韵》劻,或作????。《篇海》或作㑌。[2]